2018年12月7日下午,“Top30成长力设计机构”榜单发布暨国际设计传媒奖“设计进化论”主题论坛在深圳瑞吉酒店圆满落幕。
▲ 现场图片
本次活动由现代装饰杂志主办,宏陶陶瓷独家赞助,新浪家居、凤凰家居全程视频直播。此次论坛的主持是现代装饰杂志社主编陈雅男女士,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有现代装饰杂志社总经理张志有先生,宏陶陶瓷总经理曹刚毅先生,著名设计师、水平线设计品牌创始人兼首席创意总监、创基金理事琚宾先生,台湾漂亮家居总编辑张丽宝女士以及众多的设计师们。
▲ 部分嘉宾签到图片
▲ 活动主持 现代装饰杂志主编 陈雅男
Top30成长力设计机构2018榜单发布
主办单位:现代装饰杂志社
主赞助商:宏陶陶瓷
支持品牌:Modern Masters 艺术涂料
权威发布:美国室内设计中文版、《ID+C》、新浪家居、凤凰家居、腾讯家居、设计腕儿、太平洋家居、马蹄网等三十余家媒体
“TOP30成长力设计机构”是由《现代装饰》发起,联合三十余家主流权威媒体共同发布的指数评选,立足专业,遵循商业发展规则,旨在推选出年度三十家最具竞争力且有着稳健表现的优秀设计机构,关注设计迭代的良性发展,发现设计行业发展的上升力量。用数据与实证诠释“设计迭代”的演进过程!这既是对设计行业的有序梳理,也将促进整个设计产业链的良性发展。
领导致辞
▲ 宏陶陶瓷总经理 曹刚毅
一个优秀的设计作品的落地与出品,离不开材料品牌的完美配合。而一个高品质的评选项目,同样离不开赞助机构的鼎力支持。本次活动的独家赞助品牌宏陶陶瓷总经理曹刚毅先生在致辞中讲到:“在设计产业链中,设计并不是单独的存在,好的设计需要好的产品,好的设计和产品都需要文化和灵魂打动人心。未来设计产业的发展将进入优势整合、资源共享的时代,作为优质的材料商和品牌商,宏陶陶瓷深知瓷砖行业和装饰设计行业本就密切的互融关系,由宏陶出品的瓷砖产品不仅会从实用的角度满足家居的装饰需求,同时也会从设计的角度满足设计的需求。宏陶陶瓷期待与优秀的设计平台、设计传媒、设计师整合资源,弘扬中国设计精神,挖掘和推广中国设计新力量。”
颁奖环节
TOP30成长力设计机构从从今年下半年启动以来,共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三百家设计机构的投稿参评,经过组委会的缜密评审,推举出本年度成长力设计机构TOP30强。
Top30成长力设计机构榜单:
(排序不分先后)
▲
DZ设计,西安
东咫集团,南昌
共生形态,广州
开山设计,厦门
派尚设计,深圳
堂晤设计,上海
星翰设计,重庆
一横一竖,厦门
正方良行,佛山
筑祥设计,郑州
▲
博思道设计,佛山
道和设计,福州
名谷设计,南京
品辰设计,重庆
尚诺柏纳,广州
TCDI创思国际,广州
天恒设计,上海
湘苏建筑设计,长沙
意内雅,杭州
郑树芬设计,深圳
▲
迪卡建筑设计,西安
东稻设计,福州
立品设计,广州
丽凯装饰设计,上海
橹班设计,南昌
美格美典,厦门
山乙设计,长沙
西元绘设计,郑州
意象设计,重庆
伊派设计,深圳
▲ 合影
琚宾演讲&“设计进化论”主题论坛
主题演讲
本届传媒奖的主题是“设计进化论”,不是所有演化都是进化。我们将生物界中耳熟能详的进化概念纳入到设计领域的讨论范畴,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设计,希冀在思考和分析的过程中能发现当下,洞见未来。
本次论坛特邀著名设计师、水平线设计品牌创始人兼首席创意总监、创基金理事琚宾老师来做演讲,其主题是“独白与载体”。
▲ 著名设计师、水平线设计品牌创始人兼首席创意总监、创基金理事 琚宾
琚宾:我的演讲题目是“独白与载体”。相信设计师初期阶段和发展的过程,到最后都是自我的独白,过程中我们会面对社会的价值和行业的诉求,走到最后,好的作品就是自己的表述,设计师一定要寻找一个载体来实现价值。设计师一般会把美学放在首位,特别是室内设计,多数时候会把设计的第一要素——美传递给我们的受众群体,会把自我价值按照自己的方式传递给别人,而且特别快。我们要反省,设计师群体驾驭、统筹、自认为美的体现到底在社会上能起到什么作用?我们的任务是将建筑的实践从纯美学的思维掌控中解放出来,回到初衷——建造。在土地上建造的时候才能回到设计最开始的初衷。
第一个分享的项目是我正在做的天主堂。它在莆田,靠着大海、对面是台湾,在一个乡下,周边村庄里大部分人都信天主教。我对这个场所的印象很深,回来我们做了广度的研究,对场地做了很多设计拓展的思考,选取了拓展之后的方向,这些方向会从不同的角度对场地进行回应。
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“关系”。乡下他们每天都在看海,开窗就是海,设计师怎么让他们看到不一样的海?于是有了剖面,下面是神父、信众待着和住的地方,上面是精神性的空间。然后有了模型分析,最简单的方体落在六块巨石上,用方和圆的结合构成设计的要素。时间会对材料进行阳光和空间的变化,表面上所有材料用的是海边的贝壳,挂在外墙上看上去是透明又反光的材料。通过乡下的通道会踏步到第一境空间,材料是夯土配混凝土,推开有内院,内院有装置性的楼梯通到住的地方,中间有一棵大树,我们会在房间里看到大海,一直往上走回望的时候,房子会被绿色和植物联系在一起。上去要经过一片树林和坡道,坡道会遮挡视线。进到房子坐下来就能看到海,站起来只能看到天。内部是几块巨石支起的方形的结构,质朴的方体和内部复杂性有一种对抗,这也是回应了场地、回应了时间,也回应了关系。
第二个项目是章堰村文化馆。项目旁边有一个城隍庙,我们准备盖一个图书馆、两个酒店和修复所有的河道。我们对场地进行了完整的梳理,决定哪块先作为突破点,作为对建筑、新建筑与乡村的回应。项目中要干预的地块有城隍庙、稻田、文化馆、书院,还要设计一个新的图书馆。我们最先做的是文化馆的板块。这是当下江南地区非常普遍的中国村庄,这里有三个部分,一个是完好老房子的存在,旁边有一个倒塌的老房子,还有一块空地,我们要让它变成一种生存、生长和新生。生存是基于对老房子的保留,生长是因为老建筑中生长出现代的功能体建筑和构筑,新生是要在空地上建设属于这个时代的新房子。这三个同时存在的时候,我们就解决了现在农村面临的问题。在江南地区,光影、记忆都是非常重要的,还有新建筑与老建筑之间的有机性,以及新建筑和老建筑间的对比,包括怎么能把新建筑植入老建筑,进行脱胎之后的施工方法。我们在对中国文化、中国离开城市之后的乡村以及城郊进行干预、思考,以“农村包围城市”的方式逐渐思考我们的房子怎么盖,怎么进行建筑、室内的一体化处理。
另外一个项目是蒙顶山禅院,在四川雅安。雅安处在藏地,里面有藏传和汉地佛教交接的地方,这是我所有项目中最好的场地。我们在场地做了勘探,展开了大量的模型分析,我们选取可能性,通过这些可能性找到我们想要的。有相、无相、众生相,这三个构成了寺院的体验性感知的精神内核。
经过吊桥就到了这个场地,经过一些空间,佛塔端头另一边悬崖上挂一个茶室,通过银杏的院子,有坡地的踏步入门,再入小门,进来之后有一个多功能的空间关系。再往前走进到寺院也是小门,不进寺院也可以坐在水院中喝茶,水院会让你和之前的场地拉开距离,这个时候你已经开始进入寺院。我规定进寺院的人必须抄《心经》,这个地方就是抄《心经》的地方。抄《心经》会感受到有水面又不让你看清水,视线会看到内围合的院子有大树和石头,出来之后往右走去精神性完整被人规定的空间,往左走进入被自然感染的空间。这是一趟被我规定的路径。还有一趟是我释放的路径,就是佛塔。两面会有当代性构筑的内容,经过一些朦胧光的控制进入禅修时间。不管是教堂、文化馆、图书馆、寺院,都指向精神的价值,这也是我在设计中最感兴趣,也是愿意深度挖掘的,里面含有人文、艺术和追求。
阳朔Alila酒店之前有在讲座中提过。这个场地优点和缺点同时并存,优点是挨着漓江,缺点是挨着一条公路,非常吵。如何在这样的场地规划出能让客房最大化的满足的场地,同时对老建筑进行保护,实现空间的体验?我最开始思考的是我们和自然的关系。设计的本质来源于自然,温度来源于乡土,感动来源于人文,高贵来源于学养。乡土、人文、学养对我来说很重要。但传统和文化在所有的设计师语境中都要慎重,一不小心我们就会跳进文化的陷阱,甚至我们会不自知地认为文化就是我们走到端头的路径,但我感觉文化就是放在兜里,用的时候轻轻地拿出来,而且不要讲那么多故事。苏东坡说“出新意于法度之中”,在框框中能做到最好,就是最牛的设计师。地域性是我比较在意的,我不太愿意或善于讨论文化本身,因为当地的地域性包含的内容比文化本身更具有广义性。
建筑有几点很重要,新和旧的关系以及在地性和处理时的力量,力量包括重和轻的关系。室内有两套策略,老房子要做的是体验、记忆,新房子要做的是舒适、待得住、能坐下来,这两个路径构成了两种色系。老房子里体现的沧桑、力量、浑厚、老工业和色彩之间形成对抗,包括当代家具和原创家具的对比,艺术家对艺术品的应用。艺术是空间的眼睛,对艺术的理解,对艺术的修养和空间中应用艺术的方式直接决定这个空间的段位。
西塘Naera度假酒店,我们做了三个关系,里面有酒店、有机农场,湖的旁边做了一个图书馆。整个大堂都是用的竹编,所有的公共空间,大堂、餐厅、咖啡、书吧、花店都围绕着水院中间形成内围合像环秀山庄一样的平面,这是非常典型的江南处理手法。这个酒店的基地条件,对我手里所有的项目来讲是最差的,我们把最差的空间给了一刀——用一个水院解决问题。如果阳朔Alila是通过我掌控的方式处理艺术,这个就属于对话的方式处理艺术品,你要关注到艺术家的风格、方向。这是东方的,东方的东西回到最简但是内里最复杂、最丰富,有模糊、有交错。设计师要规定生活方式、规定动线、规定路径。
还有一个柬埔寨的酒店正在做,建筑在一个山体上。刚谈到文化,我们在新加坡和柬埔寨、澳洲的项目的指向都是不一样的,我们希望隐在山里,公共建筑都在一个区域解决,客房都在后面。公共空间关系中厚重石器的力量和薄屋顶之间有对抗。第二空间会在石器力量的结构体系上有一个轻的体系——木,两个体系会并存。从石头厚重的体系过渡到石头和木头的体系再过渡到木的体系。我们会看到这个建筑很诚实,基于功能的生长才诞生了灯和石头、石头和木头交叉关系的建构美学。
最后跟大家分享一段话,在艺术和设计之间一直有一种译码的存在,通过既有的知识储备去解构、过滤、筛选,进而转化为一个个原点的启示。还有一个就是三角关系,建筑这边是艺术,往另一边就是文学,这三个会给你用不完的灵感,带给你能量不停地想做项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