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9月的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,我国明确目标,“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、采取更有力的政策和措施,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,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”。不久前闭幕的全国两会上,碳达峰,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。自此,国家各个层面密集出台碳达峰,碳中和计划和路线图,碳达峰、碳中和目标正在逐渐落实为具体行动。
我国生态环保步入新阶段,能源、制造、科技、消费等众多行业将产生新一轮变革。各大科技企业也在行动中:今年1月,腾讯宣布启动碳中和规划;2月,华为发布“零碳”网络解决方案,百度大力推动数据中心节能减排;3月,蚂蚁集团对外承诺在今年起实现运营排放的碳中和,2030年实现净零排放;4月,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与转转、滴滴青桔共享单车、阿里本地生活(饿了么)等企业共同发起《循环经济碳中和行动倡议》.......
那到底什么是碳达峰、碳中和?科技企业与目标的实现有何关系?在此之中又蕴含哪些机遇?
“碳达峰”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峰值不再增长,意味着我国要在2030年前,使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达到峰值之后,不再增长,并逐渐下降。“碳中和”是指在2060年前,我国通过植树造林、节能减排、产业调整等形式,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。
实现碳中和这个目标,不仅仅限于节能环保领域,还涉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产业链的重新布局等,这恰是当下科技公司可以大展身手的地方。碳中和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,同时它也是工业产业革命未来的发展方向。在这种趋势之下,生产迭代,科技企业立足全局、开拓思维,推广节能环保技术,领航绿色制造,打造具备借鉴性的智能化“低碳企业”样本,才能在新时代占领先机,才能为推动构建“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”注入强大动能。环保既是科技向善的目标,也蕴藏着发展增值的密码。据专家预测,为实现“碳中和”目标,我国的总绿色投资需求约为139万亿元,其中2021年到2030年的绿色投资需求约为22万亿元,2031年至2060年的绿色投资需求约为117万亿元。
为助力我国实现碳中和,推动创新链、产业链、人才链再造,加快环保技术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,推动新能源产业化快速发展,今年高交会节能环保展与新能源展全面升级,合并更名为“环保与能源展”,将集中展示体现环保和能源产业的发展趋势以及服务于绿色生活、绿色发展的相关应用,重点展示水治理、空气净化、水净化、垃圾处理、智慧环保(物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、移动互联、5G等信息化技术在生态环保建设和治理中的应用)、环保材料,以及核能、太阳能等新能源、储能、充电桩、智慧电力、节能应用等领域的最新产品、技术及应用。
展期期间,企业还可以通过大会采访媒体推介、高交会优秀创新产品展示区活动、高交会评奖活动(优秀产品奖/优秀展示奖)、新产品新技术发布活动、一系列热点主题的配套会议、专业沙龙活动等多项活动,宣传理念、产品、技术,获取更多的合作机会,拓展更大的市场空间。截至目前,中广核、中电建、水务集团、天泉、新特丽、邦必拓、富信等海内外知名企业已积极报名参加本届高交会环保与能源展。
本届高交会还将加强对金融服务等机构的邀请力度,创新要素更加丰富,积极促进政府、企业、学校、研究机构、金融服务、资本、中介等创新资源的有效协同,提升创新成果转化效率,敬请关注高交会,关注高交会官网和微信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