鼠标轻点,完成下单付款,家居网购就这么简单?那你就错了,大宗商品的网购交易,真正容易产生纠纷的是售后,物流和安装都有可能产生各种意想不到的“麻烦”。
互联网家装行业蒸蒸日上,双11总销售912.17亿元,其中无线交易额为626亿元
文章简介:互联网家装行业蒸蒸日上,双11总销售912.17亿元,其中无线交易额为626亿元11月12日零时,2015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销售额定 格在912.17亿元人民币,其中无线交易额为626亿元,占比68.67%。广东、浙江、江苏、上海、北京、山东、四川、湖北、河南、福建成为成交额最 大的前十位省份。在这场年度购物大狂欢之后,最受关注的除了数据就是榜单。双十一家居建材,双十一家居建材数据情况文章简介:11月12日凌晨,2015 天......消费者徐小姐对家具类预付定金的做法有些觉得“不放心”。她原本打算趁着“双11”买一件橱柜,最后选中的商家表示,“双11”的优惠提前启动,不必赶在这一天,但是需要预付40%的定金,在徐小姐确认收货之后寄送合同,然后制作家具,送货前付清尾款即可。“我与店家商量过,预付定金万一要退行不行,对方说基本不会退”,她表示,自己对实物效果如何毕竟无法确定,“只是看图片和商家信誉觉得还不错”,万一出了什么问题,岂不是40%的定金都要泡汤?家具的价格也不是小数目,哪能说不要就可以不要的。
对此,商家的解释是“这款家具是根据尺寸定制的,以前遇到过买家申请退款而家具已经做好的情况,这样的家具无法再进行销售,商家要承担很大的损失,所以才要求预付定金”。对此,淘宝方面有关负责人提醒,家具类预付定金是正常流程,尤其是一些特殊尺寸的定制家具,消费者需要认清卖家的信誉和评价,谨慎下单,并且保留旺旺等聊天记录作为依据;如果家具确有质量问题,是可以申请退款退货的。
针对家居产品的退货要求,各大平台和商家都有“附加条件”:所退货物不得影响商家的二次销售;顾客承受相关的运费、包装费、服务费、安装费等前期费用;定制家具不可退货。“说是无理由退货,其实很多时候还是得给个理由,而且不是你想退就能退的”,消费者商小姐说,“关键就是这个不得影响商家的二次销售,很多商家都是拿这个做文章,导致想退不能退”,她提到,她网购了一款床垫,使用了3天,她觉得不太满意,想退货,“跟商家协商,结果对方说,床垫使用过就拆开保护膜了,退货的话只能低价处理,这属于影响二次销售,不能退”。
据了解,因为包装和安装等方面的问题,家具类商品退货存在不少门槛。陈先生网购了一款小装饰柜,运到后他自行安装完毕,发现跟自己客厅预留的空间尺寸有出入,于是想退货,商家表示,商品本身尺寸并无问题,是消费者自己计算有误,商家不存在责任,而且安装是该消费者自行完成的,如果退货需要拆分,会导致商品损坏可能影响二次销售,因此不同意退货。
“家居建材类产品基本属于大宗消费品,网购操作中,物流是个非常容易产生纠纷的环节”,业内人士表示,在实际操作中,“有理由退货尚且经常产生纠纷,更遑论无理由退货了”。针对新消法中的“七天无理由退货”,中消协指出了问题的关键所在:交易双方对法规的理解不同。由于对新消法第25条“七日无理由退货”规定的适用范围和具体执行标准存在不同理解,商家不断扩大不适用无理由退货的清单,甚至制造退货障碍,给消费者依法维权带来了困扰。
中消协认为,商家在落实“七日无理由退货”有关规定上普遍存在以下问题:首先,对不适用“无理由退货”的商品标注不明显,购物过程中缺乏“一对一”的确认程序;其次,商家的退货标准过于严苛,导致退换货投诉增多;第三,擅自扩大对“七日无理由退货”的解释。专家认为,具体到不适宜退货的商品种类界定上,经营者不能以对自己有利来确定该商品是否不适宜退货,“经营者应该根据商品的性质来确定,并保证不适宜退货的商品得到消费者的普遍认同。”
消费者顾小姐爆料,“双11”前,她咨询过一个小家具的店铺,并且加了买家的微信,“可以获得红包”。到了“双11”晚间,她发现自己被拖进一个微信群,群主正是该卖家,号称“进群送东西”。卖家称,为了方便客户反映质量等问题,更好地提供后续服务,也方便大家购买新品,所以才建立这个微信群。
家居建材仍停留在半电商化,卫浴电商破局有点难
文章简介:家居建材仍停留在半电商化,卫浴电商破局有点难在互联网的强势攻击下,家居建材行业没有逃开电商的波及。而如何走出一条适合行业、适合现状、适 合自身的互联网电商新模式也成为家居建材卖场、企业和经销商必须要面对的课题。近些年,涉足电商的卫浴企业越来越多,不论是双十一的激情参与,还是O2O 模式的不断探索,始终都有卫浴企业的身影,只是基于行业特性,卫浴电商的破局之路有点难。双十一家居建材,双十一......但是,很快顾小姐就发现不对劲了。“卖家要求大家在12点前将他店里的东西放进购物车,说这样淘宝才能检测到,然后12点后拍下并付款,等收到赠品之后,可以让客服返款再确认支付”。她起先觉得这可能是商家刷单或者刷信誉的做法,但后来觉得事情可能不那么简单,“群里很多人响应,还好我保持了一点冷静,越看越觉得托儿太多”,她担心,如果只是刷单,违规操作不可取,但是,如果是其他骗钱的骗局就麻烦了。
对此,专家提醒:无论商家以什么理由“刷单”,消费者都不要上当,而应该向官方渠道举报,避免自己钱财损失的同时,还可以避免刷出来的信誉误导其他消费者;对这样的商家,要尽量避开。